“举杯邀明月,对影成三人”,“露从今月白,月是故乡明”,“海上升明月,天涯共此时”等诗句,是每次中秋节总会想起的古诗,我想这也是每个在他乡的游子也会想起的古诗吧。有时我们对于故乡的思念,对亲人朋友的思念可能只是因中秋节的缘故而愈发想念故乡,想念故乡的亲人。中秋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,也是我们和亲人团圆的节日。正好借着这次中秋节,梓梦编辑部的编辑们就和大家说说关于中秋节的历史渊源。
中秋节又称秋夕,八月节,八月半,月夕,月节,中国传统节日之一,为每年农历八月十五,又因为这一天月亮满圆,象征团圆,又称团圆节。“中秋”一词,最早见于《周礼》,根据我国古代历法,一年有四季,每季三个月,分别为孟月,仲月,季月三部分,因为秋季的第二个月叫仲月,故称“中秋”,到了唐朝初年,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。中秋节是在慢慢发展中形成的,古代帝王春天祭日,秋天祭月的礼制,早在《周礼》中就有记载。
中秋节的习俗有祭月,赏月,家人团圆,吃月饼,舞火龙,燃宝塔灯,兔儿爷。今天梓梦的编辑就着重说一下祭月,燃宝塔灯,兔儿爷。首先是祭月的介绍。祭月是我国的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,据史书记载,早在周朝,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,夏至祭地,秋分祭月,冬至祭天的习俗。祭祀的场所可以在日坛,地坛,月坛,天坛。分别设置在东南西北四个地方,《礼记》记载:“天子春朝日,秋夕月。朝日之朝,夕月之夕,”这里的夕月之夕指的就是夜晚祭祀月亮,这样的风俗不仅仅是贵族以及宫廷所奉行,随着社会的发展,这样的祭月活动也流传到民间。其次是燃宝塔灯;燃宝塔灯主要在南方流行,宝塔灯,即是由村童捡拾瓦砾搭成宝塔形状的灯,清代苏州村民在旷野用瓦叠成七级宝塔,中间供地藏王,四周燃灯,称为“塔灯”。最后是兔儿爷;兔儿爷的起源约在明末,明人纪坤的《花王阁剩稿》:“京中秋节多以泥转兔形,衣冠踞坐如人状,儿女祀而拜之”,到了清代,兔儿爷的功能已经由祭月转变成为儿童的中秋节玩具,有扮成武将的,卖馄饨的,卖茶汤的等等。
以上就是梓梦的编辑介绍的关于中秋节的历史以及习俗,在这里小编仅代表梓梦的全体员工祝大家中秋节快乐,所想所愿皆可成。